close


拖了很久,決定還是把這部電影寫一寫吧。
(其實是今天被研究所版的小道消息給騙了,決定來發洩我的怨念。)

電影的節奏快速向前推進,
阿米爾和哈山,兩個人的童年在阿富汗的山間城裡流逝。

鏡頭帶著觀眾窺探這個不熟悉的國度,
我用別人的眼睛,隱藏情緒。

近年來改編的電影何其多,
哈利波特、香水、星塵傳奇、納尼亞和黑暗三部曲等等。

每每我總會對電影有所期待,然後又在期待當中有所失落,
想找回當初看書的感動,卻覺得化為影像反而難以接受。

追風箏的孩子和書中的情節大致相符,
只是這樣的相符,勢必要在短短的不到三個小時當中,
犧牲掉許多令人感動,以致沉重的情節。

我說,書本的篇幅醞釀著情緒,直到最後回到阿富汗的那刻,
從索拉博不語的眼中排山倒海而來,然後潰堤。

而電影的篇幅的確太短,情緒才剛開始就夭折,
落在下一幕的劇情當中變成養分。

那句「為你,千千萬萬遍」,在電影中只出現兩次,
在哈山為阿米爾撿風箏的當下,以及電影的最後。


並非這部電影不好,它忠實地呈現了書本的劇情毫無修改,
只是礙於片長只好刪減掉許許多多,鋪陳的過程。

阿米爾逃出阿富汗的掙扎,我從他父親的身上看見了,
卻無法看見阿米爾愧疚的靈魂。

電影裡的父親將祖國泥土帶在身上,
時時刻刻,沒有忘記他來的地方,沒有在繁華的美國失去嚮往。

直到他死的那刻,也要親吻祖國的衣襬,
回歸落地生根的唯一家鄉。

電影中的阿米爾遺憾太少,決心太少,
我雖然看見那樣對過往悔悟的落寞,
卻看不見他明白哈山和他的關係之後,書中那樣的震撼及解脫。


我還是要說這部電影值得一看,
可以去看看阿米爾和哈山生長的國家,
看看我們不熟悉的景色和風土民情,看看戰火中生存的無辜百姓。

阿富汗並非寸草不生的貧瘠土地,
阿富汗人也非總是在困苦艱難中過日子。

阿米爾的家庭狀況轉化成影像,
打破了原本不實的文字幻想。

如果可以看完這部電影,我相信再去閱讀原書,
必定能夠獲得更多的感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art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